让高层次人才实现区域共享
作者::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发布日期:2013-10-08 浏览次数:
一个区域经济力量的强弱往往决定人才流动的走向。我国地区与地区之间经济效益存在差异,人才引进多向江浙沪等经济一线靠拢。通过建立区域人才资源共享机制来改善因资源分布差异所促成的弊端,是当前做好人才工作的一个有效途径。
建立人才流动推介机制。在引进人才过程中,常常出现高层次人才与某个地域的“失之交臂”,但是由于考虑到竞争、排位等多方面原因,往往不会把人才推荐给真正需要的地方,白白造成“水土流失”的现象。不妨尝试出台相应的奖励政策,对成功推荐人才的地域进行奖励或者加分,鼓励地域与地域之间的人才推荐,力争不放过一个高层次人才,实现人才流动的多面化。
建立人才分类扶持机制。在我国,每个地方的经济发展各具一定的地方特色,都是围绕几个主导产业而展开的。各个省区市不妨尝试梳理区域内的特色产业,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制定带有专题特色的引才重点,比如“农业人才计划”、“汽车人才计划”、“新能源计划”等等,以主导产业集群汇聚高端人才,积极培养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和中小科技型企业,并给予重点扶持和支撑。这样做可以有效缓解由区域经济差异造成的人才过分集聚现象。
建立与高校的合作共赢机制。高校是人才的“集聚地”,理应是输送人才的第一通道,但在实践中往往有不少高校不愿意高层次人才来地方挂职或者柔性工作,突出表现在不愿意开任职证明。这主要是考虑到竞争及专利使用权等关系。省市不妨加强对高校的宏观调控工作,协调处理好使用权的问题,鼓励人才走出去进行柔性挂职,建立跨区域、跨部门的引进人才沟通协作机制,并在考核机制上予以反映,给予高校和人才一定奖励,促进人才工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