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人才工作部 高层次人才工作办公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快速通道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人才论坛

高校重金“引凤” 需一碗水端平

作者::张涨     来源::广州日报     发布日期:2014-11-04     浏览次数:

      内容摘要: 高薪引才不是长久之策,“引凤”之余还得学会“筑巢”,孕育更多本土优秀学者。真有充足的“自我造血”能力,广州高校就不必再高薪挖“外援”,而是外地学校、外国学校奉上高薪来挖本地学者了,希望这一天不会太遥远。

  日前,暨南大学和华南农业大学同时公布在全球范围内招揽人才的消息,华南农业大学甚至开出最高百万年薪、1000万元配套科研经费的大手笔。今年7月,华南理工大学也登出了海内外招聘青年英才启事。连续3所高校向全球人才伸出橄榄枝,广州高校进入人才“掐尖”季。

  有句大家耳熟能详的电影台词说,“21世纪最贵的是什么?人才!”广州各大高校花重金全球招人才,从一个侧面证明了这句台词的现实意义。当然,高校花大价钱引进专家学者,本就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理应如此。就这些学术人才而言,高薪有理,应当鼓励。与此同时,我们也乐于见到各大高校展开名师储备的“军备竞赛”,要是今后学校不再攀比谁的校区大、谁的办公楼豪华,而是攀比谁的教授更牛、教出了更多高水平学生,才是大学之道的回归。

  然而,高薪引才看起来挺热闹,能不能达到学校招聘的初衷,解决实际问题,可能还需后续措施跟进。首先,重金聘来的人才能不能人尽其才、留得下来是一个问题。“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但水土不服到了广州念不好经也是有可能的。比如请来外籍学者当院长,搞学术是把好手,但遇到种种行政事务就头大,高校也不妨将行政职能从院长职务中剥离出来,另设专门行政管理岗位。有的“外来和尚”忙于各种杂事,根本抽不出精力“念好经”,最终放弃高薪也要走人,这样的例子不是没有。

  其次,高薪有理,但也要兼顾公平。首先是必须贯彻水平与待遇挂钩的理念,不能人为制造“外聘”与“本土”的待遇差距。具体而言,除了允许本校学者参加竞争“全球招聘”外,不参加的学者也应该实现“同工同酬”��无论是外聘来的还是自己学校培养出来的,今年来的还是往年来的,只要学术水平相当,待遇理应平等。其次,高薪引才不是长久之策,“引凤”之余还得学会“筑巢”,孕育更多本土优秀学者。真有充足的“自我造血”能力,广州高校就不必再高薪挖“外援”,而是外地学校、外国学校奉上高薪来挖本地学者了,希望这一天不会太遥远。

   七嘴八舌

  @雅婉:我相信这些高校也一定有完备的评价标准,知道什么科研人才值百万年薪的。不过,我更期待其后会出台一些考核标准,让没有达标的老师降薪,让那些本来拿不到百万高薪却又能在科研上达标的教师有薪酬上升的空间,不让百万高薪的老师们一劳永逸才能鞭策学术水平的进步。

  @智毅:人才引进,最重要的是“不拘一格”,有些高校在这点上容易掉入“崇洋媚外”的桎梏,不管学者实力如何,只要他“到海外”镀了金,学历上添了彩,就给出比同等实力教师高出一截的待遇,以至于不少老师选择出国留学,回来后立马身价翻番。个人觉得,应剔除“留洋”“博士后”等务虚标签,实力才是最重要的标准。


党委人才工作部 高层次人才工作办公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