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化 更多80后应召回国,成为中国科研教育的一道新风景
在所有四批的“青年人才项目专家”入选者中,80后比约占到总入选人数的21.5%。(其中第四批按照现有公示名单计算)
2012年3月,刚刚入选“青年人才项目专家”的邓露即在网上火了一把,全因他28岁便被破格录用为湖南大学的教授和博导。据悉,2005年,邓露以专业第一的优异学习成绩从华中科技大学毕业;2009年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土木工程专业获得博士学位,并发表了十余篇高水平的SCI期刊论文;此后,邓露进入世界第一大石油公司――美国美孚埃克森石油公司担任高级研究工程师;2011年8月,邓露出现在首批“青年人才项目专家”名单。
这一份含金量颇高的简历在被传到网上之后,引起了广大网友的讨论,邓露也被称为“华科大最牛毕业生、湖大最年轻教授”,而后,一场广泛的关于扶持青年人的讨论就此展开。
创新力 研究表明,最佳创新年龄可能在37岁左右
人才学理论告诉我们,科技创新的“最佳年龄区”是出成果的黄金时代。有人曾对世界1249名杰出科学家获得的1928项重大科学成果分析后得出结论,科学发现的“最佳年龄区”在25~45岁之间,峰值在37岁左右。
而我国情况也不例外,从2010年1月颁发的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三大获奖人员名单可以看出,青年人才和海外归国人才成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其中,45岁以下的中青年占58.3%。
使命感 海内外双重教育经历使他们面对青年学生的时候更怀有使命感
在中国科技大学地球物理专业,刚刚报到的“青年人才项目专家”教授们自发地组织了帮助学生学术交流的学术委员会,成立了帮助学生就业和申请读研的指导委员会等。“这种教授积极为本科生服务的热情在国外大学也是少见的。这是因为海归教授通常对祖国的大学教育有着特殊的感情,对自己在国内接受教育的经历和在国外发展过程中的艰辛有着特殊的感受和体会,才会把帮助今天的青年学生早成才、少走弯路视为自己的荣誉和使命。”中国科技大学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国家“人才项目专家”入选者张捷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