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人才工作部 高层次人才工作办公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快速通道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人才论坛

走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强国”之路

作者::     来源::重庆日报     发布日期:2012-06-18     浏览次数:

          人才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和核心推力。科学开发人才资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选择。用历史眼光、时代精神、创新思维解读人才,探微人才发展的脉络、机理和规律,揭示人才文化历史进程,反映人才开发内在规律,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走中国特色的人才强国之路,要坚持用历史眼光解读人才,汲取“传统人才”和“现代人才”营养。人才思想萌芽于原始社会,发展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成熟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社会。从《诗经》第一次使用“人才”一词,到封建社会人才评价坚持“德才兼备”、人才识辨注重“听言察行”、人才使用强调“扬长避短”、人才考核突出“奖优惩劣”,再到现代人才研究突出人才的道德品质、专业知识、创新能力和价值贡献,人才发展思想经历了不断丰富的过程。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初,我国沿用“知识分子”作为“人才”的概念,邓小平同志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社会上将人才与知识分子联系甚至等同起来。2001年8月,江泽民同志提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对人才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基础性、决定性地位作出科学概括。 2003年12月,胡锦涛同志在全国第一次人才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科学人才观概念,并从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人皆可成才”和“以人为本” 三个方面,对科学人才观的内涵进行了系统阐述,揭示了人才与经济社会的哲学关系,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的新突破。做好人才工作不能“形而上学”。要坚持“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围绕落实科学人才观的要求,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导向,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相统一,组织意图、群众意见、个人意愿相结合,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真正把德才兼备的人才选出来。要坚持“有教无类”培养人才,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把理想信念作为育人重点,把国家战略性人才、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作为人才开发的重点,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推进教育培训的社会化。要坚持“激发活力”使用人才,围绕人才关注的热点难点,健全科学化、社会化的人才评价机制,健全市场配置与宏观调控相结合的人才流动机制,健全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的人才激励机制,使各类人才勇于创新、乐于创业、勤于创优,促进各类人才用当其时、用当适任、用当尽才。

  走中国特色的人才强国之路,要坚持用市场理论指导人才,促进“资源优先” 向“人才优先”嬗变。人才开发要“注重实际,尊重规律”。从“资源优先”到“人才优先”,是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 “资源优先”导致资源过度消耗、生态环境破坏,我国长久持续的高速增长将难以为继。据美国经济学家研究,20世纪上半叶,美国物质资本投资增加4.5倍,对应的利润增加3.55倍;人力资本投资增加3.5倍,利润增加17.55倍。坚持人才资源优先发展,必须从经济视角解放人才、开发人才、服务人才,像重视物质资源一样重视人才资源,像经营物质资本一样经营人才资本。人才资源优先就是以人才资源开发为先,一切发展依靠人才资源,一切发展为了人才资源。要大力宣传和普及应用科学人才观,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人才、解放科技生产力,彻底改变传统“见物质不见人才”的思想。要提高人才资源质量,大力推广基础教育,加大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力度,加快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要改善人才资本结构,逐步深化分配领域改革,建立合理的人才资本投资回报机制,激励社会资本参与劳动力培训投入,尽快形成最大的投入产出边际效益。要促进人才资本流动,尽快改革阻碍人力资本流动的户籍制度、劳动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建立有利于劳动力流动和人才资本均衡价格形成的劳动力市场。要减少人才投资风险,抢抓机遇,以优厚的待遇,宽松、自由的工作环境,特别是拴心留人的社会氛围吸引有真才实学的海外赤子回国创业。

  走中国特色的人才强国之路,要坚持用发展观点解放人才,实现“以人为本”向“以用为本”跨越。纵观历史,人类社会经历了从野蛮到文明,从原始到现代的漫长过程。人类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等阶段,伴随这些阶段的出现,人类社会凸现“以食为本”、“以权为本”、“以物为本”的鲜明特征。在社会主义社会阶段,人类发展突出表现出“以人为本”,社会发展反映“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要求“以用为本”。坚持以用为本,最大限度发挥人才使用效能,已成为人才强国的时代音符。坚持“以人为本”,落实“以用为本”,必须围绕人才发展“量”的积累、“质” 的飞跃和“效”的提高。要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造就数以亿计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着力解决好紧缺人才“不够用”问题;要建立健全人才培养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动态调控机制,优化教育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和区域布局,增强人才培养针对性、实效性,着力解决好专业人才“不适用”问题;要建立健全引导人才向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流动政策、人才创业扶持政策、有利于科技人员潜心研究和创新政策等重点人才政策,逐步完善人才培养开发、选拔任用、评价发现、流动配置、激励保障机制,着力解决好优秀人才“不被用”问题;要以更宽松的准入门槛保证人人平等的参与性,以更具体的量化指标保证竞争择优的公平性,以更透明的选拔程序保证选人用人的科学性,尽可能让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平台、发展有前途,着力解决好优秀人才“不好用” 问题。

  走中国特色的人才强国之路,要坚持用国际视野审视人才。发达国家,人才发达;新兴国家,人才新兴;发展国家,人才发展。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国情千差万别,但实施人才强国的战略愿景所见略同。日本、新加坡、韩国、以色列等新兴发达国家虽然基础相对薄弱、资源匮乏,但殊途同归,都成功走出了一条人才强国新兴发展之路。资料显示,2010年美国GDP高达14.7万亿美元,列世界第一位,占全球 GDP24.1%。与经济强国相对应,美国人才资源综合实力也居全球第一,拥有世界1/2的博士、1/3的硕士、1/4的学士,研发人员居世界首位,1900年至今美国有274位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占全世界70%以上。强国先强才,强才必强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借鉴发达国家发达经验,新兴国家新兴经验,以人才协调发展引领经济跨越发展。要大力开发人才资源,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重点产业、重点行业,以及发展高新技术、建设新兴学科、突破关键环节,大力培养引进急需紧缺人才,特别是要依托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和重大工程、重点学科和重点科研基地、国际学术交流合作项目,加快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要着力调整人才结构,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现代化建设目标和战略任务,大力开发农村人才资源,加强和稳定农村人才队伍;围绕工业化发展要求,不断改善第二产业人才队伍结构;围绕发展第三产业,同步建设相应行业人才队伍。要优先保证人才投入,教育、科技支出增长幅度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卫生投入增长幅度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支出增长幅度,建立人才培养专项基金与科研项目专项基金,增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资金保障,鼓励和引导社会、用人单位和个人投资人才资源开发。要努力创新人才成才制度,搭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施展才华的平台,探索科学、适用、有效的评价方法,统筹城乡、区域、体制内外人才资源开发,催生人才资源聚变效应。


党委人才工作部 高层次人才工作办公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